查看原文
其他

《摔跤吧!爸爸》中男尊女卑的现象,也只是印度社会的冰山一角

2017-05-09 王伟均、 伏茂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摔跤吧爸爸 | 印度 | 阿迪加


最近,在《银河护卫队2》霸占了影院绝大多数银幕的同时,同天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也以史无前例的高口碑霸占着评分榜第一名,到目前为止,它是引进片评分最高的商业电影,豆瓣评分达9.3!



说它是印度神作,也许有人觉得夸得太高,因为无论是出品国,还是比赛项目,都不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但《摔跤吧爸爸》有着绝对正面的普适性主题和价值观,小编觉得吧,这部电影的厚度之一,在于它关注印度现实社会。


印度妇女地位不高,两个女儿因为练摔跤,从小被父亲勒令剪去长发,穿上了大短裤,轰动了当时的村庄,受到很多嘲讽。



电影中有一幕让观众震撼,中学生模样的新娘与两个女儿的对话,揭示了印度女性只有相夫教子和锅碗瓢盆,没有其他选项,这里开启了大女儿的训练之路,她的灵魂得到成长。



当然,网上也有很多评论说,虎爸独裁式地给女儿选择了未来的道路,还强加自己的梦想给女儿。



不过批判之前,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一下印度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这样一看,就发现电影明明是在拥护女性,结尾父亲的缺席,也暗示了女性的独立。



中印两国同为亚洲大国,同属“金砖四国”,同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两国间必然要发生无法割断的联系,据说《商业周刊》撰稿人皮特·恩加迪奥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深信不疑,将China和India合成创造了Chindia一词。“Chindia”后来也成为一本书的名字,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符号。


可是,我们对印度这位近邻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位书写印度的年轻作家入手,走近现实中的印度社会。



“孟买的狄更斯”: 

阿拉文德·阿迪加与他的印度书写

○王伟均


最早知道阿迪加,

是读他的《白老虎》。


《白老虎》不同寻常的书写方式

和冷峻幽默的语言、毫不留情的暴露与批判,

将关于印度书写的期待视野带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他的铁铲挖掘着

潜藏在印度繁荣背后那不为人知的黑暗


阿迪加这位以独特的风格暴露和书写印度社会黑暗与堕落而闻名于印度文坛和英语文学界,被称为“孟买的狄更斯”的70后作家,已被誉为印度目前最有才华的年轻作家之一,世界文坛奔出的一匹黑马,也是知名度蹿升最快的作家。


他立志要以编年史写作他所见所闻的印度,以小说的形式处理应当采用社会评论处理的题材。


在伤感此前没有哪位印度英语作家能像自己一样,用一种完全暴露的姿态,关注印度新发展时期社会现状的同时,他坚持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文化与价值》中谈到的写作姿态:

假如我耗尽了证明,挖到了基岩,结果我的铁铲也卷了边,那么我想说:这就是我所能做的。” 


他的铁铲无疑挖在了印度底层社会的基岩之上,但是他从未担心过自己的铁铲卷了边


在别人唱着印度经济高速发展赞歌的时候,他却一铲一铲地挖掘着潜藏在印度繁荣背后那不为人知的黑暗。


“别去!总理阁下!我劝您千万别去恒河沐浴。水里都是些什么东西呀!满是粪便、稻草、泡得腐烂的尸体躯干、腐臭的水牛,还有七种不同的工业酸!”

他将印度人民世代称为保护神和打开生死循环解脱之门的圣河描写得这样不堪入目。



“印度有三大疾病:伤寒、霍乱和选举热,最后一种尤为厉害。得了这种病的人会不停地对那些他们没有发言权的事情高谈阔论。” 

他这样毫不留情地批判着印度的选举,并且将选举热导致的使没有发言权的选民乐此不疲地盲目谈论喻为“就像太监谈论性爱宝典《爱经》一样”。



“百分之九十九的印度人都被困在了鸡笼里,就像家禽市场上那些可怜的鸡一样。”

这是他总结印度人身上的奴性提出的“鸡笼理论”,并且认为这个“鸡笼”是印度这个国家在长达一万年的历史中发明出来的最“伟大”的东西。


这些都出自于他获得2008年布克奖的小说《白老虎》,出自于他与众不同的印度书写。


他就是阿拉文德·阿迪加。





他与他的小说之间,

透射着太多的印度情结


而关于他自己的故事,如同他的小说也带有许多出乎常理的叛逆。他自小就是老师和同学十分看好的未来外科医生或工程师,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小说家。


16岁就随父亲移民海外,却一直心系印度,寻找着机会“回家”。担任《时代》周刊驻印度通讯记者,应当一门心思地报道评论政治、经济和艺术,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火车站、汽车站台、仆人生活区和贫民窟游荡。终于有一天,他被他在阴暗的小棚屋中收集来的关于20个人力车夫的材料纠结得寝食难安,于是决心放下一切专门从事写作。这一举动成就了他的《白老虎》,也成就了他要成为一个小说家的梦想。


△印度的人力车夫


在他与他的小说之间,总透射着太多的印度情结。他被大群的流浪乞讨者和无家可归者所吸引,一颗心在对故乡变化的深入观察和环游印度的亲身见闻中日益沉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开始正式思考怎样才能表现真实的印度,放弃商业周刊中的杂志语言,用英文小说的方式展现他所见所闻所触的印度。


而他曾经做过记者的身份背景,又使得他从未放弃过新闻评论中那种强烈的写实性。在小说与现实之间,他总是试图确保小说中的场景同印度的现实都形成一种对应关系,使小说所描写的场景无一不是出自于他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对现实表达的严格要求,对环境观察的细致入微,对人物描写的逼真传神,在他相继出版的小说集《两次暗杀之间》和小说《塔楼里最后的男人》中都清晰可见。他关注印度底层,暴露和批判印度的腐败与黑暗,几乎涉及到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等各个方面。


《两次暗杀之间》

(印)阿拉文德·阿迪加  著,路旦俊、仲文明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12


他通过他的小说人物这样讲述着印度的历史与现状——印度一度曾经被三个国家统治:英国、法国、葡萄牙;现在则换成了三个土生土长的祸害:背叛、误事、背后暗算。“问题在这里……”他怕了拍自己的胸口:“这里面藏着野兽。”(《两次暗杀之间》)


他这样书写印度的农村:

临近黄昏的时候,总有个人骑着单车,起劲地摇着铃铛,围着茶铺转上三圈。单车的后座上绑着一个硬纸板,上面是色情电影的大幅海报。阁下,一个村子要是没有一座放黄色电影的剧院,那还算什么印度传统村子?河对岸有个小影院,每天晚上都放映这种电影……”(《白老虎》)


这样书写着印度农村女人们

繁琐乏味的生活状态和慵懒无聊:

我的婶婶们,堂姊妹,还有我的奶奶库苏姆。她们有的在喂牛,有的在簸谷,还会有人坐在地上,盯着另一个女人的头皮,仔细搜索着虱子的踪迹,然后用指甲把它们挨个捏死。她们也会时不时地停下手里的活,因为吵架时间到了。她们一上阵就会互相投掷金属瓶罐,撕扯头发,不过不一会儿就各自亲亲自己的手背,然后再摸摸对方的脸颊,以示重归于好。”(《白老虎》)


《塔楼最后一人》

(印)阿拉文德·阿迪加  著, 路旦俊 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12


在最新的小说《塔楼里最后的男人》里,阿迪加仅仅借助印度孟买一个小区内一栋塔楼里的小市民和一场由开发商所引发的房产买卖事件发生的生存转变,彻底暴露和展现了在巨额财富诱惑下,印度贫苦小市民走向堕落腐化的过程。


在这场由“一个钉子户引发的血案”里,主人公遭受到了塔楼邻居公开的排斥孤立,遭到了邻居用粪便涂抹房门与墙壁的羞辱,遭到了邻居买通的社会不良青年半夜闯进房间的威胁,以及儿子断绝关系的决绝与最后邻居的集体谋杀。


他以孟买塔楼小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今印度社会的黑暗与畸形发展,展现了印度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可怕的人性污秽、腐化与贪婪,是社会堕落与道德沦丧。


这,就是阿迪加独特的印度书写。



他为我们提供了南亚次大陆上最世界性的城市一个特写,以它为例展示了印度各大城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无疑也给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和它所面临的现实状况提供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思考的东西。


阿迪加尽管被誉为“孟买的狄更斯”,但对待道德问题与狄更斯明显不同。


狄更斯的小说充满着人道主义,狄更斯在作品中从来没有停止过道德说教,他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的道德理想和人生哲学。而阿迪加表现出了异常冷静的态度,他好像完全置身事外,任凭笔下的人物越过传统道德的禁区,创造了一个米兰·昆德拉所描述的“道德审判被悬置”的小说疆域。


在这个疆域里,阿迪加通过审视道德中的恶与丑来实践他文学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以夸张的笔触来刻画人物在人性与道德上的种种矛盾。这种道德上的完全冷静和对社会黑暗揭露的无情,让阿迪加的小说总染着一层浓浓的悲剧气氛。他以特有的视角,让人们在阅读中尝试去感受理解他小说人物在道德困境中的艰难抉择,感悟生命个体存在的悖论与意义。



阿拉文德·阿迪加1974年出生于印度海港城市马德拉斯(现名钦奈),在芒格洛尔长大,后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现居于孟买。阿拉文德·阿迪加先后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曾担任《纽约时报杂志》印度特派记者,同时为《金融时报》、《独立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英国媒体撰稿。2008年凭借作品《白老虎》(The White Tiger)获第40届英语小说最高奖布克奖。




关于印度,还有什么书呢?


1.《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关于印度,不妨看看印度人如何看自己,《惯于争鸣的印度人》是一本值得翻读的书。作者阿马蒂亚·森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因对遭受苦难的人们深切关心而被称为“经济学的良心”,他的这本书视角独到而又发人深省。


该书介绍了印度由来已久的争鸣传统,印度是一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拥有多元的追求,大不相同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呈的观点。作者指出了当代印度生机勃勃民主制度的必要性,而民主可以极大地避免不公正的公共决策,从而可以避免对底层穷人的剥夺,有利于实现公正平等。


台湾版的导读中提道:“在印度,你要永远记得一句话,那就是 It's always late, but never too late. It's always wrong, but never too wrong(总是慢一拍,但从不慢过头;总是出错,但从不错得离谱),在印度,没有既定不变的秩序,一切都要平常心。”这种现象,也许正是印度好思辩传统的一个社会体现:“没有任何事有绝对的定论,它们随时可以经过思辩被推翻。”有人认为,这正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发达的原因之一。



 2.《印度札记》


《印度札记》是一本类似于“用第三只眼睛”看印度的书,作者为墨西哥著名诗人帕斯,他担任墨西哥驻印度大使达6年时间,他的独特身份使这本书颇为耐人寻味。


帕斯说,巴黎由“杜撰、记忆和想象力”构建,印度则需要“不经由心智,而是感官”去认识,他用细致、准确的白描,同时又诗意盎然地写下了孟买“难以想象的现实”。


印度在历史上没有实现严格意义的统一,三大宗教及同一宗教的不同教系之间、东西方文明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交融,造成了印度特别的风景。帕斯写道:“一个种族比其他种族优越的这种信念极其野蛮,但将所有文化一视同仁对我而言是一种现代迷信。”他在赞赏美洲文明的同时,也服膺于东方文明的魅力。



3.《印度哲学史略》


汤用彤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史学者,他的《印度哲学史略》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印度哲学史的重要著作。


他在绪论中说:“摭拾中印所传之资料,汲取外人近日之研究,有文若干篇,起自上古,迄于商羯罗,今复删益成十二章,勉取付印,或可暂为学者之一助。”《印度哲学史略》包括印度上古以来西吠陀、梵书、奥义书等的哲学,至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当时所谓各种外道、哲学派别,乃至于商羯罗的吠檀多论,概括印度在西院第八世纪以前的宗教和哲学。对于印度哲学、佛教的起源、流变进行了细致的分疏,至今仍是海内外公认的学术经典。



4.《印度文化论》


在对印度的研究上,深圳学者也付出了颇多努力,深圳大学成立了印度研究中心,该校的印度学研究正在成为深圳大学学术研究的一大特色。深圳大学郁龙余教授的《印度文化论》,主要从印度人的世界观、生命观、种姓观、人生观、宗教观、修炼观、意志观、教学观、文艺观、矛盾观10个方面探讨了印度人及印度文化,是一本既有知识性的普及,也兼顾专业读者的学术探讨的书籍。


5.《印度慢吞吞》


以印度为目标地的游记正在多起来。比较起来,我更乐意推荐《印度慢吞吞》。作者马克·涂立和吉莉安·莱特是BBC记者,使得他们的视角比一般的游客更全面也更深入,这本书是游记也是特别的报道。他们的印度之旅纵贯印度全境,内容包罗万象从印度教的极端主义到童工、苏非派的神秘主义到农业危机,贪污腐败的官僚体制到喀什米尔的政教危机。在客观描述的背后,作者相信,印度有可能以其自己的方式缓缓进步。


6.《飞鸟集》


当然,了解印度不能忽略了印度的文学,最不能忽略的是泰戈尔,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他的笔下,生命、自然和爱是恒久的主题,那些短小的诗章能够给人无限的回味,自上世纪前半叶引入以来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郑振铎先生在译完《飞鸟集》后,曾称它“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并说:“(《飞鸟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


 伏茂 / 文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中国版诺亚方舟+中年柯罗威奇幻漂流黄克武:“不同而和”是两岸学术界最难得的精神过了这一站,夏天就招手而来致青年你还在过青年节?和你一般大的时候,他们就成名了法国大选最棘手的移民问题,也是这些书思考的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